指望杨清桦带着,哎,这人吧,八竿子打不出一个屁。
跟他说两句,就是沉着脸嗯一声,接下来就不出声,一点心理安慰都没有。
也只有媳妇在旁边才话多点,面上的表情多一点。
还是阿瑶好,阿瑶能吹牛,胆子大,主意正。
有她在的地方,就别怕气氛尴尬。
去大兴镇的路上,童瑶嘴也停不下来,跟着几个长辈一通说。
热闹得很,惹得陈师傅这个话少的人也加入话题。
大兴镇不算远,九点出发,十点半就到了。
杨父知道林自辉家,直接停家门口。
说来也奇怪,这村的人真是奇葩啊。
都十点半了,大部分家里都开着灯,居然没睡。
陈师傅停车就感慨了:
“这个村的路真好啊,居然有钱搞水泥路,我也就在县城和市里走过,啧啧。”
老梁头和老吴头下车,瞅了眼四周:
“娘啊,这么晚这村的人还没睡啊,怪不得有钱修路,也太勤快了。”
杨父边敲门边道:
“我去年来的时候也是这样,后来问老林才知道,这村的人统统做毛虾网的,还晒毛虾,毛虾网做好后,除了本村用,老林还找到门路卖出去,赚钱着呢。”
童瑶惊喜得不行:
“哎哟,这感情好啊,我还担心那么晚了,林伯家没有那么多网,等会我们直接买网吧,反正春季也是毛虾旺季,到时候换上又赚一笔钱。”
老梁头和老吴头摸了摸兜:
“好,直接买,放心,我们带够钱了。”
“对对对,直接买,别借了,还是阿瑶聪明,阿广啊,你是有福气的,给小儿子娶了这么机灵的媳妇,等着享福吧。”
杨父自豪很,咳了咳:
“哪里哪里,劳碌命劳碌命,儿孙自有儿孙福。”
陈师傅看着老杨头又摸手表了,他:……
等看到三个老兄弟互相谦虚的同时,也不忘摸手表。
内心咆哮:娘的,显摆什么显摆,有手表了不起啊,他还是拖拉机手呢。
等了一会,里面的人才出来开门。
不愧是万元户,地基大,院子大,红砖楼房更大。
还是三层楼呢,一院子的人。
林自辉没分家,宝刀未老超能生,简直是超生游击队。
六个儿子,两个女儿。
五个儿子和两个女儿都结婚生子了,最后一个儿子听说才五岁。
当时林自辉夫妻俩都44岁了,还能干出一个儿子。
七十年代计划生育抓得严也不怕,本来就是偏远农村,林自辉是生产队渔船的负责人,悄悄拉着媳妇去孤岛躲着生。
等孩子生出来才回来,村长没办法,只能罚款革职。
等没几年,改革开放了,也没有什么负责人,全都单干。
林自辉敢闯敢拼,跟村里买大船,去外省捕捞。
见到一条捕捞毛虾的渔船翻了,他去解救,人家就传授他经验。
天时地利人和,林自辉直接逆袭。
成为村里的大名人。
当然,家里留下来的也只有老幼妇。
院子里有林自辉的爹娘、老妻、加上五个儿媳妇、十多个孩子、再加上一个五岁的老么。
童瑶几人看着大三层的红砖房,默默的无言。
真有钱啊。
再看看院子里的一大堆人。
真热闹啊。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