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生九个会不会太多
“哇……”
京城海淀,土狗子魏英华一脸兴奋站在华清东路的中段,略有些幼稚的伸出手接天上冉冉而下的细碎雪。
“雪长这个样啊,味道……怎么有点咸”
京城下雪了。
从小都在南方长大,第一次出省就是上次跟魏子俊一起来京城。
这次是第二次出省的魏英华,人生中第一次遇到下雪。
北方人很难想象南方人初次见雪时的兴奋。
接了几片雪的魏英华,甚至把它们放进嘴里尝了尝味道。
看的边上的北方人小张同志觉得好笑又有些无语。
初次见雪的兴奋劲稍稍过后,魏英华看向旁边的小张同志,小声对他道:“那个,是暗哨对不对传说中的海子保镖”
小张同志愣了愣,随着魏英华手指的方向,看向路对面一个煎饼果子小摊——
据小张同志所知,那确实是8341团队成员的一份子。
工作是潜伏在此处卖煎饼果子,同时承担相应的监视和保卫工作。
在放煎饼果子材料的桶
可这人怎么看出来的
明明那位同志煎饼果子的手艺那么熟练,神态自然,生意也很好。
这人不会是敌特分子吧
小张同志看向魏英华的眼神,顿时充满了怀疑。
土狗子却一点自觉也没有。
小张同志没开口。他又连续点出好几个人——
“左面那个,路口的,扫地的,应该也是你们的人。”
“对面三楼有个窗口,窗帘拉开,有个人一直在看外面,应该也是。”
“还有路口……”
包括卖煎饼果子的,连续点出七个。
其中五个是小张同志知道的自己人,剩下两个小张同志不清楚。
但理应也应该是有相应工作的同志。
原因很简单,这里是华清东路。
就算是二十几年后,也是住着最多共和国科学栋梁的一条街道。
实在是忍不住了,已经下定决心等下要去打报告的小张同志,他轻声对魏英华道:“谁告诉你的”
“谁告诉我的”
魏英华自豪一笑:“没人告诉我,我自己看出来的!我阿叔都夸过我,说我这个人最适合搞这个!”
阿叔……对哦,那个年轻的学生代表。据说还是南方来的大富豪,这个家伙是那个学生代表的保镖。
今天是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十一日,是国师八十一岁的生日。
不止国师,基本上只要是“两弹一星功勋”。
他们的华诞日子到来时,都会有官方挑出来的各方代表过来慰问。
这是能上报纸,甚至能上七点半新闻联播的。
往常的时候,这件事情上,当代学生代表绝大部分是从京城找一个。
或者找“两弹一星功勋”们籍贯地家乡的学生代表。
今年的这个学生代表,最后却落在了魏子俊的头上。
主要负责国师钱栋梁保卫工作的小张同志,不清楚这里面是有什么考量。
但现在小张同志真有点怀疑魏英华这土狗了。
怀疑魏英华怎么会对8341在华清东路的警备暗哨安排这么清楚。
会不会是敌特
总不能真是天赋吧
不过8341出来的人都是四懂分子,即懂政治、懂业务、懂规矩、懂礼节的高级安保人士。
所以即使对魏英华有所怀疑,小张同志到也没有直接就上手段。
在保证不泄密的情况下,小张同志继续和魏英华掰扯。
半个小时掰扯下来,小张同志十分无语的发现——
滚嫩妈个大裤衩子。这丫绝逼不是敌特分子,若是敌特分子那绝不会洋洋得意这么炫耀这方面的本事。
不是有准备的敌特分子,那就是真的有天赋的天才了。
8341部队里其实也不乏这种天才。不过像魏英华这种没经过训练全靠天赋就真的很少了。
小张同志还是决定上报,一切让上面头疼去。
视线放到小张同志和魏英华守着的房子里面。
热热闹闹的代表慰问场面早已结束,该拍的照片,该映的合照都已经映完。
老夫人热情的招待代表们和记者们喝茶吃点心。
不过大家此时都对老夫人准备的美式甜点兴趣不大。
而是都有些好奇的看着不远处,那和老人家谈的貌似非常愉快的年轻人。
“你这么看好电瓶车”
“当然,我刚才不是已经说了吗最多三十年,三十年后电瓶汽车绝对是改变世界汽车产业格局的重要力量。也是我国赖之争夺汽车工业这颗工业明珠高端利润的重要武器。”
“老实讲,虽然我也觉得我国搞汽车工业唯一的出路是跳开旧有的燃油车格局,走不一样的发展路线。但我也没有像你这样看好电瓶车……”
那是因为您不是重生者,但您的眼光是真厉害!
一位能在1992年,就推测三十年后国内汽车产量能超过一千万辆。
同时向国家领导写信,认为国家在汽车工业上应该直接跳过汽油柴油燃油车,直接搞新能源蓄电池车的大牛。
除了牛,魏子俊已经不知道用什么来形容了。
魏子俊实话实说,上辈子他2015年进监狱的时候都不相信也不认为电动车能够改变世界汽车产业格局。
或者应该说直到2022年都没几个人相信。
但后来呢坐监狱虽然不能外出,但各种报纸、报刊和每晚必看的各种七点半联播、新闻是不缺的。
魏子俊重生前就已经知道,国内靠着新能源汽车开始撼动世界汽车工业格局了。
基本上就是聊,和老人家聊各种蓄电池汽车的畅想。
什么磷酸铁锂电池啊,三元锂电池啊。
这些现在已经出现,但绝对属于国内没有国外也才刚刚研究的超级高科技啊。
还有在燃油车和新能源车中间,适应不同使用需求的增程混动、插混新能源车啊等等。
魏子俊把自己重生前看到的新闻里,了解到的资讯里。
那些有关未来电瓶车产业格局的内容杂糅一遍。
变成了他自己对这个产业的看法,对着国师一顿输出。
他的想法其实很简单。
一来当然希望是在国师这里得到支持。
二来是国师是什么人物。
自己把三十多年后发生的事情,十分有逻辑的讲一遍。
在国师的脑海里回响一趟,会不会让老人家爆发出更大的灵感和想法
真要是这样,于公于私都是大好事。
更何况上次自己搞出来那档子事,虽然是有老魏在上下奔走。
可人家国师也是在联名书上签了字的。
国师签一个字,可比其他十个院士签的字还管用。
总之就是一顿侃。
只不过魏子俊是把平行时空里,未来三十年后发生的事情提前侃了一遍。
不是瞎编乱造,是有现实逻辑基础的。
这就让他的这些话有模有样,让钱老感慨,“不愧是能这么年轻挣到这么多钱的年轻人啊。”
老人家明显也不是什么死板的人,想了想他又补充道:
“我知道你在特区搞了个电池公司的研究蓄电池。魏海佑还帮你弄了很多人过去。不过都是些年轻人,你有没有兴趣在京城搞一个电池公司的分部,我可以给你介绍,中科院技术科学部的老司。老司也对蓄电池有兴趣是。”
“司老先生是哪位”
“司昌绪,搞化工、金属冶炼的。他也对化学能源电池很有兴趣。”
钱老说到这里还顿了顿,笑着继续道:“哦,他是院士。中科院的院士之一。”
“那真是求之不得了。”魏子俊高兴说道。
心想这就是段位的差别。
老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在京城折腾了快两个月。
也就成功忽悠了二十多位四十到五十岁左右,有一定研究成果但还没完全功成名就的教授南下。
钱老呢老人家一上来,出手就是院士。
话题基本上也就到这里了。
老人家午休的时间到了,魏子俊也就和其他代表、官方人员一起离开。
他在京城的事情很多,不过大部分也只是程志超、朱建国他们忙碌。
十五号大雪再次降下前。
魏子俊离开干冷冰寒的首都。
回到了最高温度仍然有二十度以上温暖的特区。
不过他在特区没逗留多久,第三天就准备出发前往隔壁的港岛。
按照行程他十月份就应该去一趟了。
不过这种事情太多,一直没去成。也就拖到了现在。
特区去京城要坐飞机,或者坐几天几夜的火车。
去魔都也一样。
不过去港岛嘛,只要搞定证件和手续,一帮人直接坐大巴过去就行。